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教育 > 正文

防范于心 反诈于行——“双十一”防诈骗指南

各位同学们: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大狂欢又开始了

优惠券领了吗?定金尾款交清了吗?

你在摩拳擦掌而骗子在虎视眈眈

安全管理处提醒各位及时安装反诈app

再温习一下防骗小妙招

让你轻松购物买买买

一、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例如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网络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物流快递客服, 以“理赔退款”“重新激活店铺” 或需要缴费等各种理由获取你的银行卡号和密码,盗取你的钱财。

声称误将受害人升级为 VIP 会员、 授权为代理、 办理商品分期业务等, 若不取消上述业务将产生额外扣费;或不订购 “保证金”、“假一赔三” 等服务将无法理赔退款、重新激活店铺,诱导受害人支付费用。

以受害人在电商平台的会员积分、 信用积分不足为由, 让受害人申请贷款从而提高积分,并诱骗受害人将贷款汇入其指定账户。

二、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校园贷是不法分子针对学生的主要手段之一。温馨提示:警惕不明真相的合同,远离债务陷阱。除此之外,骗子们还会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要求你转账或者贷款,遇到这类事项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谨防诈骗。

“无抵押”“免征息”“快速放款”“免费提额套现” 等幌子通过网络媒体、 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等虚假广告, 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 APP 或登录虚假网站。

以贷款审核为由要求受害人缴纳 “保证金” “手续费” 或者 “刷流水” 或向受害人发送虚假放贷信息, 受害人发觉未到账后, 再以受害人操作失误、 征信有问题、流水不足等原因要求受害人缴纳各种费用。诈骗分子收到受害人的转账之后便会关闭 APP或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

三、兼职刷单诈骗

 

大学生活费不符合自己的预算,计划着兼职赚钱是很正常的事,却不知犯罪分子也隐藏其中。有的散播虚假招聘信息,有的时候是刷单。切记,兼职刷单一定是诈骗。

骗子通过网页、招聘平台、社交平台等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本金和提成。待你尝到小甜头,投入大量资金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你拉黑。

四、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 元购物等广告,或者可以提供论文代写等服务的广告。

当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诱导受害人添加微信、QQ或其他社交软件好友进行商议,进而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等理由,要求私下转账

待受害人付款后,以加缴关税、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五、网络虚拟产品交易骗局

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 道具、 点卡的广告, 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 参加抽奖活动资格等相关信息

以在其他平台交易或私下交易更便宜、 更方便为由 诱导受害人绕开正规的平台, 或者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谓的客服账号参加抽奖活动。

以受害人操作失误、 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所谓的“注册费” “解冻费”“会员费”等费用, 随后将受害人拉黑。

六、演唱会等活动类诈骗

 

骗子事先潜伏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群里,发布门票信息。有人上钩后,通常有两种诈骗方式。

一是发送虚假网站链接要求歌迷通过网站付款,大部分歌迷认为平台付款安全有保障,直接付款,不曾想进入的却是钓鱼网站。二是会告诉歌迷需要先付定金后发货,收到门票后再付尾款。交易流程貌似毫无问题,但歌迷收到的门票极有可能是伪造的高仿门票。

七、婚恋、交友类诈骗

须知网恋有风险,面基需谨慎。有时候犯罪分子会打扮成帅哥美女,在网上广撒网,一步步地诱导你觉得他(她)就是你的唯一,然后骗取你的金钱,甚至抓到你的把柄不断地勒索你。对方借以“送礼物”、“打赏”、“投资赚钱”等哄开心理由要求你转账,否则对方将以不开心、分手进行“威胁”。谨记不要随便转钱或者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那很有可能是“杀猪盘”

八、免费送纪念品类诈骗

开学后,类似“免费送纪念品或抽锦鲤”活动极易在不明真相的大学生朋友圈中刷屏,此类营销传播式诈骗套路实则是不法分子假借抽奖活动之名,套取个人信息、诈骗钱财。更有假借各大高校的名义,利用学生爱校情怀,售卖学校纪念物品(卫衣)侵权违法行为。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擦亮双眼,谨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九、假“考公考研”诈骗

当下,考研考公如火如荼,骗子的骗术也是层出不穷。诈骗分子通常将钓鱼网站伪装为正规公务员、研究生报考或者是查分网站,甚至会选择跟官方网站相似的域名蒙混过关。他们通过手机短信定向发送链接,让考生们登录网站填写个人信息,进而获取考生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实施诈骗。收到短信、电话等需判断该信息是否为虚假官方短信,一定要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实验证

十、冒充亲友、熟人类诈骗

 

骗子利用不法渠道盗取好友、老师QQ、微信账号,通过发送邮件、截图形式编造看病、车祸、购票理由急需借钱、充值或汇款。冒充学长学姐或者老师进行诈骗,还有的直接散布大量虚假“新生群”,内含大量“鱼饵”钓鱼。各位同学记住凡是想让你下载不明软件,转账以及告知验证码的行为,一定要保持谨慎。遇到诈骗行为请马上告知家长,辅导员并报警。

AI小课堂笔记

一、不要随便转钱或者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

二、陌生人要求你转账或者贷款,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核实,谨防诈骗。

三、兼职刷单一定是诈骗。

四、遇到诈骗行为请马上告知家长,老师并报警。

预防诈骗好帮手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国家反诈中心APP旨在帮助用户维护电信网络安全,为用户建立电信网络涉案举报渠道,增强防范宣传,致力于构建良好的电信网络环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