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书推荐
位置: 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好书推荐第十七期​

作者:   时间:2024-12-30   点击数:

好书推荐第十七期

   人民日报: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文字有力量、温暖、感情。

书,是文字的汇集本,书海无尽、韵味无穷。看书,感受、学习、积累他人文化内涵。不断沉淀,持续吸收。

生活中,与书相伴、交谈,品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得出自我的独特感受。

为大家推荐本周优秀书籍,

一同走进书的世界。

 

①《国史静思录》 作者:李捷 索书号:A84/109 (所在书库:二楼哲法经济库)

②《词忆中国》 作者:夏懿 索书号:I227.8/1 (所在书库:二楼综合文学库)

    

《国史静思录》

 

1简介:

李捷,参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编写工作,作为首席专家之一,主持编写该教材的下编。还作为主要成员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史学概论》的部分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代表作有《毛泽东与新中国内政外交》、《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等。《国史静思录》以公开发表的论文为主,每本文集的书名由作者自拟,目录按照发表时间顺序或专题排列,书后附后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陈奎元同志于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上的讲话,对如何正确看待和研究新中国60年的历史,作了深刻的阐述。                         

 

 

 

《词忆中国》

 

简介:

该书作者对地名普及进行模式创新,尝试将行政单位和山川胜迹地名嵌入词牌格律中,创作出新时代的地名曲子词,让每一座城市又多了一件清新惬意的外衣,全书像一场关于地名的时装秀,梦幻又不失真实,这是词在现代的延续形式,也是地名研究的拓展形式。  

中华文明大气磅礴又历久弥新,如洪钟敲响又有绕梁余音。唐代孔颖达对《尚书》的疏解称:“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相互映照,文明的演进沉淀了太多的传统文化,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又构成了文明的基因和根脉。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是中国文化的对仗表达,词更贴近于中华文化的唯美倾诉。在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新时代,《词忆中国》把地名文化深深地融入词格之中,从特殊的视角揭示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厚重而富于生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本地名词集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地名学的双重传承和礼赞。  

中国地名是美的,特别是一些老地名,三两个字就带给人们灵秀的美。不论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南游苏杭、北游胜芳,还是承德崇礼、长安康定、天水临淄、咸阳敦煌,很多地名都富有独特的气质和美感,可谓一张张闪闪发亮的请柬,让人充满遐想,身未动而心已远,期待不经意的邂逅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倾情赴约。简短的地名中凝聚的是江南的烟雨氤氲,大漠的长河落日,民族迁徙的沧桑印记,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作者夏懿目前在中国地名学会负责地名研究工作,平时善于钻研、工作勤奋、作风扎实,在地名研究领域有思想、有见解、有追求。平日,她更喜爱撰写散文、诗歌,用人类学和美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作品文笔细腻又平和坚毅,似一股清泉从内心缓缓流出,行走于字里行间,带给读者的是一份温暖和感动。虽然本书还有一些不成熟之处,但文化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东西都在不断追求完美。词与地名在本书中有了美丽的相约,地名为媒,愿每位读者都能在书中和故乡有长久的相守。经过一年的酝酿,本书终于正式出版,可喜可贺,希望更多的地名爱好者参与地名文化的挖掘和表达,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更多的贡献。

 

每周读书名言佳句:


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茨威格

 


  •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三十里铺  Copyright©2020 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  豫ICP备20210222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