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项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青春返家乡,筑梦正当时| 郑轨学子2023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展(三)

发布日期:2023-08-01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3年暑期,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青年学子响应号召,积极参与2023年豫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家以返乡为契机,结合专业特色和个人特长,深入家乡所在地社区(村),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服务人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不一样的青春风采吧!

轨道工程系 21级工程二班冀邓辉

活动地点:

河南省邓州市赵集镇

活动内容:

辅导假期留守儿童学习

活动心得:

冀邓辉同学说:通过这段时间的辅导,我有了很多不同以往的体验,在辅导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基础不好,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内下功夫辅导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孩子基础不错,初步形成了习惯,兴趣和信心还好,如果没有就可以利用假期的这段时间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下几点是我近期的的一些见解。

一、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孩子总是面对严厉的、呵斥他的辅导老师,他不会发自内心的学习,他对你所说的和所要求的都会感到厌倦。大部分人,不仅仅是孩子,面对呵斥自己的人总会有一种天生的反感。他的反感情绪也许会因为害怕而有所克制,但这种情绪却不利于他接受任何知识。当孩子被训斥之后,紧张沮丧,头脑可能一片空白,反而更加不灵光了。

相反,如果孩子能处于一种友好、亲昵、鼓励的气氛中去学习,他不但会对老师有很强的信任感,学习的效果也会好得多.

另外,监工辅导方式,也是很多老师需要注意的。辅导不是给孩子施压,不是一直盯着、监督他,而是适时地来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来体验做题的乐趣,并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影响孩子,有了好心情,孩子做作业,会更好。

二、讲解题目不是“讲”而是探讨

很多老师给孩子讲题,真的是在“讲”,能让孩子听得瞌睡了。这是因为缺乏孩子的参与互动,不是启发式的辅导,只是那么讲下来,孩子自然听得无味。分析一道题目的时候,应该把题目分成很多步骤,每一骤先引导他去想怎么做,他不会做的时候,老师就引导提醒一下,最好由他自己想到这一步骤如何解决。遇到理解不清晰的知识点,我们再回头看书、探讨,力争把它搞清楚、透彻。最终解题步骤,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做出来,也要引导到只剩一层窗户纸,而且一定要由孩子亲自捅破,这样他会有成就感,增加兴趣和信心。其实每一道步骤,最好都是由孩子亲自捅破这层窗户纸。

传说中的循循善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互动,孩子会觉得有趣味;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有成就感。兴趣,通过每一道题的讲解,会逐渐激发出来。

三、错了也要鼓励

辅导孩子,最忌讳的是面对孩子做错了的题目火冒三丈,怒其不争。辅导题目的时候,善于发现孩子好的方面经常鼓励他,而不是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刻批评、打击他。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孩子的信心和兴趣的影响大不相同啊。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毫不客气地表扬、鼓励更是需要的。

8827太阳集团莘莘学子发扬了志愿者精神,争做新时代新青年,在实践中为新时代强国梦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做出了郑轨学子的杰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