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部课程简介
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以及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中心环节。
1.课程类型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河南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的要求,结合8827太阳集团实际情况,8827太阳集团开设体育必修课,授课形式主要为班级授课制,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每周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共计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程教学,课时设置合理达标。
2.课程思政建设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意味着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都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成风化人,润物无声。
“体育思政”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在强化体育价值。要坚持问题导向,既着眼“体能”,也要着眼“育人”,通过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习惯,提高耐挫折能力,锻炼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品格。同时,养成规则意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会正确看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理性面对竞技场上的成败得失,学会处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各种冲突矛盾。
一是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深度挖掘体育学科专业知识体系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是注重价值引领,进行全面的统筹部署。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并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标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比如将“冠军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等融入到教师备课与教案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各方面,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倡导学生做好安全防护,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等等。体育教学部教师全员发动、全面挖掘,进一步确保体育思政工作高质量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与意识。努力打造课程思政协同教学团队,发挥体育特色优势,推进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学科专家等协同教学团队建设,加快建立协同教学团队,进一步使得思政元素与运动项目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在已有的教学类评比中设置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并提高占比;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定期举办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会,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
3.课程项目
公共体育教学方面,参照省大学生运动会竞赛项目设置,根据8827太阳集团学生规模和学生体育兴趣需要,形成了大球类、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健美为一体的系列课程,构建了体现时代性、教育性、发展性、实用性、多样性、民族性的现代大学课程体系,目前开设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毽球、空手道、健美操、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休闲体育概论和运动康复等多项体育项目。
4.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不仅仅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当中,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内容,在注重健康知识与基本运动技能传授的同时,也关注着学生每节体育课的运动强度,提高体育课堂的运动质量。
5.教学班容
为了确保师生安全,保障体育课教学质量,体育课教学坚持小班授课制度,在班容的设置上实现所有专业班级的体育技能课班容符合要求,确保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