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教育数字化全面开启

发布日期:2023-02-14  来源:   点击量:

 

教育数字化全面开启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和工具,更是从思想理念转变到行为模式变革的系统性工程,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去谋划教育数字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具有鲜明的战略价值。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

我们要立足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深刻理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深刻把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要支撑和基础工程的特殊意义、特殊价值,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扬长补短,提出思路举措,统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教育重大问题的解决取得突破,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

要突出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动力。要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对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推动更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不断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

当前,数字技术正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其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力支撑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促进教育公平上,教育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以教育数字化突破地域界限,有效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缩小校际、城乡、区域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教育数字化促进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发挥数字技术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启迪学生构建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支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服务终身学习上,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推动多种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支撑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学有所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人才、科技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根基,科技创新又将为教育注入新动能,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导入,将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教育数字化事关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事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行动。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路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推进,数字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能逐步释放,推动教育数字化是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和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

二是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是助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并重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三是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变革教育模式,兼顾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之间的平衡,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蓝图,就是高校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国家信息化战略,也是教育部当前工作重点。之所以提数字化转型,在于其需要解决之前信息化建设中容易忽略的机制保障、数据融合赋能、业务价值提升、业务模式转换等核心问题。

对于全国教育系统而言,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包括数字化和转型两方面,数字化是手段,转型是目标。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实现全校师生包括领导层数字化意识、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构建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深化数字化技术和学校业务的融合,提高校园治理、科研、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一种改革,需要进行意识、组织、文化和模式的全方位转型,这些既需要来自决策层的力量推动,也需要来自全校师生的普遍参与。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信息化应用和平台的简单升级提档,也不是简单满足高校当前业务需求,而是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理念变革、人才培养改革、科研范式和手段创新、管理服务流程重塑等,这种转型和变革一定是来自内部力量的驱动,认识到数字化对推动学校大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机遇,而不仅仅是因为外部环境或数字化形势所迫或人云亦云,只有围绕高校根本任务和愿景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转变了,数字化转型才有意义,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否则数字化转型只能是空中楼阁,局部的信息化、数字化对高校的改革和创新影响有限。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业务创新,是模式创新。复合型人才是数字化转型中最稀缺的人才。关注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人员应该更多地关注业务,学习如何解读数据,了解客户需求,升维思考整个系统,从而实现真正的转型。数字化转型分为培养期、转型期和稳定期。而对于信息化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责任,则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来分别定位。

在培养期,信息化人员更加直观地领航数字化转型,起着引导宣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业务人员在该时期则开始接受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开始去学习数字化转型。

在转型期,信息化人员和业务人员都知道了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和目标,共同努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信息化人员会触及业务,业务人员会触及数据,这种跨界融合也会促使部分信息化人员改变自身定位和发展路径。

在稳定期,业务人员可以针对数据进行业务创新和转型,信息化人员开始退却转型的浪潮,要么退后一步强化技术继续支撑辅助业务人员;要么敢于转型成为综合型人才,驾驭技术和业务。

未来高校的数字化转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坚持需求应用先导。需要避免为了追求新技术而去创造伪应用,而应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由业务部门主导,信息化部门技术配合,选择最合适、最稳健的技术来达到目标。这个过程中信息化部门不要越俎代庖,冲在第一线,而是应认清自己的定位,做好服务,支持业务部门工作。

其次,坚持聚焦根本任务。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信息化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立足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战场、教学主渠道、科研主基地,从信息技术与学校、课堂、教学和科研融合创新入手,形成一批卓有成效的数字化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信息化的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等教学科研设施,为其系统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线上线下学习空间;要为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拓展职业渠道打造发展平台,引导和帮助教师学习掌握知识,提升数字素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再次,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之间深度协作。

要鼓励部分地区和学校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带动其他地区和学校跟进效仿;

要鼓励信息化做得比较好,且有余力的学校创新机制,发展壮大信息化团队,对外输出信息化能力;

要创新灵活用人方式,学校对特殊岗位要提供特殊政策,吸引优秀信息化人才;

要鼓励多方建设学校数字基座,教育信息化应用按需接入共享基座,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上云,改变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模式;

要提倡多提供标准化、服务化SaaS应用,降低信息化使用门槛和更替成本,推进按需购买,提升信息化经费使用效能;要推广优秀的信息化成果,让各地各校充分共享。

最后,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教育系统有着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高校能源源不断地产出信息化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因此,要关注怎么培养好并用好这批人,避免“守着金山讨饭吃”,让最优秀的人才全面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三十里铺

联系热线:0371-56525557

邮箱:zzure_wxb@163.com

Copyright©2020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 豫ICP备20210222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