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党委宣传部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民族宗教相关法律法规
日期: 2022年08月01日 09:20      信息来源: 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五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第四条规定:“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4、《宗教事务条例》

第三条规定:“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第四条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间、同一宗教内部以及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制造矛盾与冲突,不得宣扬、支持、资助宗教极端主义,不得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和进行恐怖活动。”

第四十一条规定:“非宗教团体、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动场所、非指定的临时活动地点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赠。

非宗教团体、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开展宗教教育培训,不得组织公民出境参加宗教方面的培训、会议、活动等。”

第四十四条规定:“禁止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传教、举行宗教活动、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

第四十七条规定:“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六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公益慈善活动传教。”

5、《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第四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上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下一条: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三十里铺

联系热线:0371-56525557

邮箱:zzgdgczyxy@163.com

Copyright©2020 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  豫ICP备20210222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