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这个说法吗?“大事问八字,小事问塔罗,无事问星座”,近日“云算命”的相关话题再次引发大众关注,有一项网络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62%的人参与过各类形式的算命。
你相信“算命”吗?
你是不是每次看到一些星座、生肖、血型的测试,都觉得结果好准确,每一个特点都很符合自己。其实,这不是“玄学”,而是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
1948年,心理学家福勒(Bertram Forer)对一群学生进行了一项人格测试,并在测试后提供了一份个人分析。测试过后让学生对测试结果与自身特质的契合度进行评分,0分最低,5分最高。
最后学生们的平均评分是4.26,即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段描述十分符合自己的特质。
事实上,每个人得到的“个人分析”都是一样的: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
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
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
许多时候,你严重地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
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
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
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
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这就是巴纳姆有名的实验。这项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收到了对自己性格非常贴切的描述。仔细思考一下,这些描述都是“正确的废话”,这里很多语句是适用于任何人,这些语句后来以巴纳姆命名为巴纳姆语句。学会这一招,成为“算命大师”再也不是梦。
什么是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这就是巴纳姆效应。
热衷“云算命”的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热衷“云算命”的人是在寻求心理支持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第一,“云算命”满足了人的安全感需求。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确认的需要,也有对现实生活主导的需要,当这种自我主导和确认感不能实现时,就会寄希望于某种外力来帮助。互联网上的算命,就成为了一些迷茫的人寻找对未来确认感的方法。
第二,“云算命”是一种逃避的挫折应对方式。无论在生活学习上还是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挫折,有人不愿意面对,就会寻找一种轻松的出路,这样的应对方式实际上是一种逃避。寻找算命来给自己指明方向,短期看起来似乎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但这种方式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不断积压到使人崩溃的地步。
第三,“云算命”暴露部分年轻人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当下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长期处于压力中的人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当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系统不能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这个人就会寻找替代,而“云算命”就成了心理脆弱的人的安慰剂了。
科学“预测”未来,大学生可以这样做
第一,积极心理暗示可以预测成功。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亦称“期待效应”,认为只要对某件事情怀着非常强烈的期望,所期望的事情就会激发人的潜能,所要做的事情便会成功。根据这一理论,大学生相信“云算命”,不如相信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自己,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过好当下,增加掌控感。多项研究表明,如果能够有更强的掌控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同样也可以提高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更加灵活地应对生活中的突发状况,更能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大学生可以通过过好当下、从小事做起、保持专注、刻意练习、提升能力、肯定自己的进步等方法,增加掌控感。
第三,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从容应对压力。所谓“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其生活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援的整个系统的总和。一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老师、同事、邻里等,当然,还应当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在困境中,大学生要主动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学会从各种关系中获得不同的支持和力量,从容应对压力和挫折。
第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减少迷茫。在大学阶段,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确立合理的目标,一个你愿意为之奋斗、不断超越自己的目标,并把它细化、分解、落地,践行到每一天的活动之中。
最后,祝愿每一位正走在追求幸福和成功路上的大学生们,都能突破自我,实现目标,成就理想。

本文作者:杨静 河南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
来源: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声明:本网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